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
南部一名70多歲阿嬤從不知自己有慢性肝炎,因為漸進性惡化的腹漲及腹痛症狀,直到家人送醫檢查才發現肝臟已有20公分惡性腫瘤,雖然尚未轉移但也無法進行手術切除。幸好醫師利用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成功讓腫瘤縮小一半以上,後來經評估可以接受手術,順利切除腫瘤。如今三年多過去仍然沒有復發,僅需定期回診觀察。
▲饒坤銘醫生呼籲,台灣B型與C型肝炎患者比率相當高,特別是50歲以上⺠眾,但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長期帶原,疏於追蹤控制,慢慢則轉變成嚴重肝臟疾病。(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將近4成患者發現在中晚期 慢性肝炎無聲息傷害肝臟不自知
義大癌治療醫院副院長饒坤銘表示,根據國健署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台灣新確診10,750名肝癌病人,平均約68歲。以國健署資料分析,肝癌死亡率約17.9%,在癌症死因排名第二位,主因為病人發現癌症時通常已是中晚期。進一步分析新發病人發現,約24.4%在第三期,約13.9%在第四期,相當不利治療。
慢性肝炎是肝癌發生常見原因。饒坤銘醫師提到,台灣曾經有B型與C型肝炎流行,但如同這位個案,許多民眾並不知自己是帶原者,放任病毒傷害肝臟,等到出現異狀或不適才就醫,不但已經是肝癌中晚期,也常伴隨嚴重肝功能不佳或肝硬化等病症,更不利肝癌治療與用藥效果。
掀開癌細胞偽裝強化免疫力抗癌 存活中位數提高至1年以上
饒坤銘醫師指出,台灣過往治療中晚期肝癌只有標靶藥物,目前已開放第一線健保給付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癌細胞能在身體存活是利用PD1/PDL1免疫檢查點,欺騙免疫細胞偽裝成「自己人」,不會受到免疫系統攻擊,免疫治療就是破除癌細胞偽裝。當癌細胞退下偽裝,免疫細胞就會重整大軍,對癌細胞展開攻擊。
標靶藥物則能調節血管新生,把腫瘤生存環境變得更利於免疫治療,加成治療效果。在國際研究中發現,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能讓30%以上病人縮小腫瘤,維持7至8個月無疾病惡化,存活中位數能在1年以上,甚至有機會到1.5年,多項療效指標超過往其他藥物的成效,所以已經成為全球晚期肝癌治療的首選。
健保納給付減經濟負擔 申請前須做胃鏡降低副作用風險
中晚期肝癌病患在過往使用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的標靶藥物必須自費,病人承受龐大的經濟負擔。饒坤銘醫師分享,但在2023年健保納入給付後,符合條件患者能在健保照顧下使用,大幅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如果治療後腫瘤縮小到一定程度,經評估可以手術去除腫瘤,治癒成功率更會大幅提升。
饒坤銘醫師提醒,相對傳統治療,免疫療法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副作用雖然比較低,但仍有腸胃道出血、蛋白尿、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副作用,因此申請給付前,病患須接受胃鏡檢查才會核准給付,治療期間如有任何不舒服,病人都要主動與醫護人員提出,醫療團隊也會緊密觀察病人內分泌與血壓等指數,讓風險降到最低。
明確知道自己是否有慢性肝炎 有助長期追蹤與及時發現肝病變
台灣B型與C型肝炎患者比率相當高,特別是50歲以上民眾,但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長期帶原,疏於追蹤控制,慢慢則轉變成嚴重肝臟疾病。饒坤銘醫師呼籲,如果無法確定自己是否感染慢性肝炎,一定要主動到醫院接受檢測,假使檢驗報告呈現陽性,必須遵從醫囑長期治療,降低未來發生癌病變。
資料來源:healthnews.com.tw
This article is from https://www.setn.com/, if there is any copyright issue,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to delete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