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你是哪種肥胖型?如何突破減重停滯期? 專家完整解析

▲圖/NOW健康提供

文/陳曉彤/NOW健康

40多歲的阿德(化名)體重快破百,一直瘦不下來,從事不動產仲介相關業務的他,平時工作時間瑣碎而冗長,下班後仍需處理工作,很難抽空運動。阿德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尋求減重療程,在恆佳診所院長許崇民醫師的協助下,約7個禮拜的時間,體重從97公斤減至88公斤,脂肪量明顯下降,本身高血壓、高血脂、三酸甘油脂問題也獲改善,只是卻遇上了減重人都討厭的停滯期,目前正在克服中。

如何度過減重停滯期? 專家提供解方

減肥遇上停滯期,體重卡關下不去,是瘦身過程最大的瓶頸,許崇民院長表示,體重下降到一定程度後,身體會跟著改變,人體具有調控的機制,如同體重調節中樞一樣,會有個體重設定點,大多時候會保持恆定、維持體重數字,因此當體重下降或刻意減少熱量攝取時,身體會認為是否遇上危機、饑荒……等威脅,基礎代謝率會自然降低,也會想辦法增加脂肪的儲存,做為未來復胖的「準備」,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所以許多人在減重時經常採用嚴格的飲食控制,或者降低熱量攝取,反倒容易造成腹胖、停滯期等現象,民眾該如何解決減重停滯期?關鍵其實在於調控體重設定點,許崇民院長說明,體重設定點仍然與生活及飲食方式有關。

舉例來說,民眾在執行飲食控制時,已經比減重前減少500大卡的攝取,但體重卻不再減少,因此時體重減下來、基礎代謝也下降,身體之能量消耗也隨之降低,因此可以再運用飲食調整、增加運動及代謝,以及使用輔助藥物來做調整。

▸飲食調整:目前研究發現,停滯期和胰島素、瘦素有關,藉由飲食調整達成營養素的平衡,且科學家已經在推究是否影響體重設定點。同時在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跟Omega6時,應注意比例避免影響減重成效。

▸增加代謝:1公斤的脂肪約會消耗4到10大卡,1公斤的肌肉則會消耗75到125大卡,增加人體肌肉量,這時候運動介入就相當重要,可進行重力、體適能訓練,後續配合飲食調整,當蛋白質充足、油脂適量,體內肌肉多脂肪少,增加熱量消耗的比例,體重就有可能持續往下降。

▸輔助藥物:台灣食藥署批准之合法藥物,可用於調控食量,避免患者吃太多,在減重初期使用可以幫助患者建立自信,但想要成功減重不能只依賴藥品,想額外服用其他藥物前一定要諮詢醫師及藥師,避免吃入來路不明藥物。

▲許崇民院長解釋,肥胖構成因素很多且因素往往非單一性,因此臨床上會運用經驗來幫助民眾擺脫肥胖。(圖/NOW健康提供)

減重需心理治療介入? 有助突破瓶頸

以往大眾有個刻板印象,認為肥胖就是生活不節制、喜歡亂吃東西造成的!許崇民院長解釋,肥胖構成因素很多,根據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研究,肥胖可分成幾種表現型,例如:食量大、一次進食很多的「飢餓大腦型」;吃完後很快就餓的「飢餓腸道型」;因生活較靜態或和荷爾蒙有關的身體代謝「燃燒緩慢型」;最後就是和情緒有關,如利用飲食舒緩壓力等的「情緒性飲食型」。他坦言,肥胖的因素往往非單一性,有些人可能是飢餓大腦加上飢餓腸道,或是飢餓腸道配上情緒性飲食,甚至是找不到因素的族群也有,有經驗的醫師及減重團隊仍會來幫助民眾盡可能找到適當的方法來減重。

許崇民院長透露,體重控制過程中,有時適當心理諮商是有必要性的!有些民眾本身不愛運動,導致減重遲遲無法成功。案例中的阿德正是如此,其實他不太願意運動屬於心理層面,很多人一定曾有類似經驗「今天很累,找藉口休息1天,不想運動!」。然而,心理諮商會幫助病人突破行為改變的盲點,找出不願運動的原因,甚至針對情緒性飲食造成的肥胖,也能獲得實質的幫助。

許崇民院長強調,台灣過重與肥胖人口已超過50%,它不只影響體態,也引起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嚴重影響到健康,尤其當BMI超過24以上時就應特別當心,BMI高於27者則應該積極控制體重,建議諮詢專業的減重團隊做評估,以防肥胖共病提早找上門。

This article is from https://www.setn.com/, if there is any copyright issue, please contact the webmaster to delete it.